一年多來,注冊稅務師資格由準入類調整為水平評價類的變化,牽動著包括港澳臺在內,數十萬相關人員的心。取得資格的注冊稅務師或正在參加資格考試的人員關心著自己的職業前景,相關行業期望著自身市場拓展的空間,需要涉稅服務的客戶關注著服務商的選擇。現在,這些關注終于有了權威的回應:調整為水平評價類的稅務師仍然是國家系列的職業資格,如欲參與涉稅專業服務,參加稅務師行業協會組織的稅務師職業資格考試,仍是進入這一行業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其實,對于這一問題的結論,早在國務院《關于取消和調整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國發[2014]27號)于2014年8月下發之后,相關業內對此已經有了明確的共識:涉稅服務必須要有專業要求,設定資格門檻是確保服務質量的客觀需求。以“注冊稅務師等職業資格沒了”來報道職業資格管理方式的調整,確存曲解之嫌。
我們為什么需要稅務師?設立這個職業資格的意義何在?搞清這個問題,應該有助于平息對這個職業資格一波又一波的質疑。
稅務師的工作是幫助納稅人完成納稅義務。在納稅的鏈條中,稅務師、注冊會計師和律師服務的重點是不一樣的。稅務師為自然人和各類機構納稅人提供依照稅法,計算并確認應納稅所得額,完成申報及理順相關的分歧等全程的服務。注冊會計師的特長是以機構的審計為主,同時也涉及到稅務的服務。而稅務律師的長項則是解決稅收中或有的與法律相關的爭議。總之,從稅收服務的鏈條來看,稅務師與其他涉稅服務專業的工作相比,服務內容覆蓋的程度更加完整,應具備的知識背景更加綜合,所掌握的技能要求更加精準。作為職業資格,準入也好,水平也罷,其能力不經過一定標準的客觀評價,是無法勝任稅務師工作的。
涉稅服務的結果,是法律責任的擔當和納稅人真金白銀的付出。盡管稅務機關為方便納稅人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經濟活動的復雜性和對征管效率的要求,還是會使相當多的納稅人需要更為專業的幫助。一位合格的稅務師,其服務的價值在于,他能夠深入地理解稅法及其原理和各項政策的針對性,結合財務報表和不同行業的特點,幫助納稅人依法納稅,規避未遵從稅法的風險,也能夠合規地使支持經濟活動的優惠政策落地,體現稅收政策對經濟活動的扶持和調節作用,切實維護納稅人的權益。同時,面對不當利益的誘惑,他還能夠堅守自己的職業操守。
由行業協會承擔稅務師職業資格的評價和管理職能,不僅是考試組織主體的改變,是簡政放權的具體措施,更是管理理念的深刻變化。這意味著對相關事務的管理由他律為主轉變為自律為主。這將使行業自身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面對改革的趨勢,我們必須未雨籌謀,及早著手培養大量合格的涉稅服務人才。
組織職業資格的水平評價考試,是全國稅務師行業協會面向社會的一項服務,是為所有有志于從事涉稅服務的人員提供的一個入門指引和考量自身能力的途徑??際緣哪諶葜苯庸叵滴蠢創右檔母諼皇と文芰?。在人社部和稅務總局的指導、監督和檢查下,考試組織的管理基本延續了國家職業資格考試的保障體系。與以往相比,最大的變化,只是將報考條件放寬到相關專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即可直接參加稅務師的考試,并且成績的有效周期由三年延長到五年。